触控终极战役:中国手机举足轻重

发表时间:2013/4/7 浏览:3925

标签:中国手机 触控 手机  所属专题:模切加工专题

        无论是智慧型手机,或者是平板电脑,都有一个以触控作为取代传统输出、输入的工具,这个堪称最佳人机介面的触控技术,从Apple在07年将投射式电容技术应用在小尺寸面板的iPhone后,打破电容式产品仅适合于中大尺寸显示器的迷思,至此,市场方兴未艾,各种应用迅速开展起来。
 
触控历史
 
        其实,触控技术的发展时间相当早,1970年代美国军方已使用在军事用途,到了八○年代才移转民间使用,因此在未导入消费性产品之前,多数应用在特殊用途上,比如工业电脑、公共资讯站(Kiosk)、超商POS系统(Point of sales)等。
 
        从技术的分类,电阻式触控挟价格的优势,取得较大部分的市场,尽管如此,整体市场规模并不大,也仅由少数几家日商所垄断,如日本写真印刷(Nissha)、松下电子(Panasonic)、郡是(Gunez)、昭和无线(SMK)等。直到携带式导航装置(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;PND)兴起,市场开始出现大幅成长。接着任天堂的手持式电玩NDS,将触控作为游戏介面鼓动风潮。
 
        而早期的智慧型手机也开始将电阻式触控导入,作为辅助输入的装置,这段期间一直到○七年电容式触控朝中小尺寸应用发展前,可说是电阻式触控的黄金时期;国内知名厂商如洋华、介面等公司就是在此一时期发迹,营运上都曾有过一段辉煌获利的时期。
 
材质分类
 
        电容式触控从材质作区分,有玻璃式、薄膜式两种,然技术的发展,皆是以减少材料使用、降低重量与厚度为主。前者代表厂商分为两类,一类为PTK宸鸿、胜华,陆厂莱宝高科等专业触控厂商;另一类是由面板相关产业转投入的新加入者,如面板制造商的友达、群创、华映,彩色滤光片(Color Filter,CF)的达鸿、和鑫等公司,还有面板组装LCM厂转型的陆资公司长信科技。
 
        后者除了国内前两大厂洋华、介面外,尚有牧东、淳安等公司;另外,陆资企业欧菲光近来扩厂态度积极,已超越洋华成为两岸第一大厂。

中国手机举足轻重
 
         就目前来看,在Apple力挺下,虽然iPhone 5已由GG转向In cell,但是良率不佳使供货不稳定,目前非苹阵营少有采用。TPK则是选择往TOL(Touch on lens)技术,良率现已提升到七成水准,估计下半年可以量产,至于能否脱颖而出成主流技术,2014年至为关键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GG朝单片式玻璃触控发展,已是大势所趋。
 
        电容式薄膜触控大致分为G1F、GFF、GF2、GF等类型,早期多由电阻式触控厂商转型投入,但是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,因为Apple主导智慧型手机触控规格,以性能为导向,使非苹阵营宁可采行GGG(一层保护板两片导电玻璃)的技术,质疑薄膜触控透光率、灵敏度不佳而不敢采用;直到一一年大陆智慧型手机需求出现爆发性成长,才有了改变。
 
        电容式薄膜触控具备贴合良率较高(八成以上)、材料成本低、设备投资也较低等优势。一条卷对卷的生产线(Roll to Roll)投资金额在2亿元之谱,相较于玻璃触控,具备成本优势。以一片4寸的触控模组来说,成本差距约在1.5~2美元间,而大陆智慧型手机的销售毛利率约12%,最终净利不到3美元,改采薄膜式触控自然有相当大的诱因。
 
新市场新蓝海
 
        过去平板市场由Apple独大,供、需双方皆呈寡占现象,不仅Apple独大,供应商TPK也是一家独大。目前,低价平板大幅成长,笔电品牌、大陆白牌的非苹阵营窜起,市场接受度高;这些品牌厂商大多数属于PC产业的一环,对于国内触控厂商导入供应链,驾轻就熟,有很大的优势。
 
        另一个新兴的触控应用市场在笔电,去年搭载出货量仅400万台,其中有96%使用GG的方案,GFF仅占6%。根据大多数品牌厂的预估,今年推出的新机型将会有10-15%搭载触控功能,厂商态度相当积极。而Intel祭出下半年的新平台Haswell,若是没有搭配触控功能,便得不到补贴,更是提升了厂商的意愿。尤其笔电自从平板推出后,成长动能受到挤压,触控功能成为笔电品牌厂刺激销售的重要卖点。


分享此文章的方式

我要评论:( 请您说点什么吧!)

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,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