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厂降低成本:台厂生存受威胁

发表时间:2013/10/17 浏览:7034

标签:面板 台厂  所属专题:模切加工专题

        在平板市场部分,2013年采用薄膜式触控面板技术将可超过玻璃式触控面板技术,成长幅度超过1倍以上,可谓是薄膜式触控面板技术的新蓝海市场。

        另一新兴触控应用市场在触控笔电,2012年搭载出货量仅400万台,而2013年推出的新机种估计将有10-15%比重具备触控功能,可见笔电厂商态度相当积极。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统计,2013年触控笔电的渗透率将成长12-15%。

        自2009年起,大陆与台湾在触控产业曾上演不少挖角、挖生产技术等的戏码,造成大陆触控面板模块厂商四处林立,加上大陆厂商学习速度快,且不断整合材料供应来源、觅地扩充产能等。为此导致大陆与台湾的触控面板模块整体产能超额过剩,同时也威胁台湾触控面板模块厂商的生存空间。

        近三年期间,触控市场竞争激烈,相继淘汰部分产能规模小、技术水平较低的二线厂商,而仍持续生存的二线厂商,便利用大陆当地政府在硬件建设、租税优惠、资金补贴等措施,或将产线迁移至薪资水平较低的地区,减少生产设备投资,大量采用人力人工生产,并推行激励奖金制度以提高产能,同时也致力维持其产品质量,以符合客户要求。透过这些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,部分大陆薄膜式触控面板模块专业厂商,才能以低于台厂的报价10-15%来低价抢单。

        的确,站在台湾一线触控面板大厂的角度来看,是不可能的任务,但若在提高生产良率、减少设备投资、低薪资雇用工人与缩小利润空间等,还是有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,这就是大陆触控面板专业模块厂得以崛起,并夺下部分高阶、中低阶智慧手机用的触控面板模块市场的主要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 由此可见,若台厂欲维持在触控产业上的优势,势必要由台湾TFT面板厂所主导的一条龙触控面板模块供应链、还有得克服生产良率难题的In-Cell式与On-Cell式触控显示面板技术供应链等,并进一步切入品牌大厂供应链,才能让台湾重新取回触控产业的优势。

        2012年起,iPhone 5和iPad mini所采用的触控结构改变,连带引发全球触控技术主流转变,由于iPhone 5改用In-Cell式触控显示面板,带动In-Cell式触控技术在全球智慧手机面板市占率攀升,从2012年的7.3%倍增到2013年的13.7%。而在2013年新一代iPad mini和iPad 5都持续使用GF2薄膜式触控面板技术下,此技术在平板机市占率将从2012年的4.7%增至2013年的28.4%。

        鉴于iPhone 5S/5C仍延续In-Cell式触控技术,而新一代的iPad 5和iPad mini 2都将使用GF2薄膜式触控技术,也连带对整体供应链造成影响。过去GG式触控面板主要供应商是宸鸿和胜华,但In-Cell式触控技术是把触控整合进TFT-LCD面板,因此,由TFT-LCD面板供应商JDI、LGD、Sharp供货。至于薄膜式触控传感器主要供应商是日本写真印刷,触控模块贴合则是由宸鸿和英特盛分食。

        尽管如此,台厂为取回触控产业优势,未来将以较有把握的On-Cell式触控面板技术,反击其他触控面板厂商,期望藉由施展面板厂的看家本领,将失势的局面翻转。

        然而,中国大陆面板厂也不是省油的灯,同样在开发新触控技术上急起直追,与一线触控大厂间的技术差距逐渐减少。不可否认的是,值此时刻,台湾TFT面板厂发展的脚步仍居于相对领先地位;尤其是从日前刚落幕的台湾触控展来看,近日台湾TFT面板厂的确积极调整商业模式及产品策略,以扩大市场版图、提高获利空间,欲藉由发展On-Cell式触控面板,以作为取回触控市场及触控产业的优势的筹码。

        总而言之,2014年将是触控面板厂商各方较劲、比实力的一年,谁胜谁负都还未成定数,但确定的是,竞争激烈之下,触控面板产业洗牌将在所难免。


分享此文章的方式

我要评论:( 请您说点什么吧!)

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,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