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资讯中心
  2. 企业新闻
  3. 详细内容

华星光电淡化TCL 内外消化产能

        投资245亿元的华星光电8.5代线液晶面板目前正处于良品率的艰难爬坡期。除了解决面板产量和良品率的问题,按华星光电消化面板产能5:5的内(TCL自身)外(其他彩电品牌)比例,华星光电正考虑淡化母公司TCL品牌的色彩,获得其他整机品牌的信任。

  艰难爬坡期:9个月内产能提高2.5倍

  “245亿元的投资是TCL成立30年来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。” 对于华星光电在TCL集团的位置,其总裁贺成明向腾讯家电表示,“TCL输不起。”

  也正是作为TCL集团举足轻重的项目,TCL缩短了华星光电的量产进程,从2010年3月打桩到量产,相比行业周期18-24个月的时间仅用了17个月。

  按华星光电计划,2012年,8.5代线将计划生产46英寸、37英寸、26英寸、55英寸的产品,实现10万片的满产能、良品率达到92%的目标。据贺成明介绍,截止到今年3月份,华星光电产能约4万片,良品率85%。而由于处于爬坡期,目前产品尺寸仅为32英寸。

  从3月到12月的9个月的时间内,华星光电产能将提高2.5倍。

  产品出货:内外消化各占一半

  “高世代面板线在近几年内盈利不可能。”奥维咨询(AVC)平板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秋纬表示,按华星光电总投资245亿元,10年期限来计算,每年折旧至少24亿元,平均一个月需要2亿元摊销成本。”

  华星光电的投入与产出未达平衡,“目前32英寸面板市场价格120美元,即使面板价格达到最高值150美元,每年按1000万片来计算,销售额为6亿元也很难摊销成本。”一位面板企业向腾讯家电表示。

  根据TCL最新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,TCL集团同比下降85%,而归结其原因之一是,华星光电处于生产爬坡阶段,生产工艺技术正在逐步完善,且行业市场环境欠佳,一季度该项目产生较大亏损?

  “华星光电去年共亏损了1.46亿元,今年预计仍会亏损。”一位证卷分析师同时表示,华星光电亏损资金的补贴与京东方模式一样,由当地政府来支持。

  而华星光电也正试图降低亏损的风险,其股权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。“早期华星光电是深圳市政府和TCL集团各个投资50%建立。” 贺成明表示,目前TCL占55%,深超占30%,三星占15%。

  除此之外,减轻亏损最重要的是增加产品的出货能力。“华星光电满产后将实现1500万—1600万片的产能。”李秋纬认为,仅靠TCL内部消化产能(包括TCL及旗下彩电品牌乐华、美乐)远远不够。

  据悉,三星入股华星光电后,华星光电承诺为其显示屏提供ODM已开始兑现,5年之内,华星光电为三星ODM的供货量将占华星光电面板产能的15%。

  贺成明同时向腾讯家电表示,华星光电未来面板产能的消化将按5:5的内(TCL自身)外(其他彩电品牌)比例。

  淡化“TCL”色彩

  5:5的比例,被外界看作是华星光电有意淡化“TCL色彩”。

  贺成明也并未否认这一点,他表示:“现在我们得力于TCL多媒体对我们强有力的支持,但带来一个弊端是有了TCL的色彩后,其他客户的认知度就会受到影响。”

  而淡化TCL色彩正是来自华星光电主要竞争对手京东方的压力。“京东方在原4.5代线、5代线、6代线上有了一定的客户积累,可以直接将原有的客户延伸至8代线,更为重要的是,京东方与彩电终端品牌没有竞争关系。”北京群智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李亚琴同时认为,终端厂商对新线体的认知度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考验。

  一位彩电企业向腾讯家电表示出与华星光电合作的疑虑:一旦面板缺货,华星光电在供应量上很难做到不去“偏袒”TCL。“与京东方的合作就没有此担心。”

  据群智营销公司的数据显示,今年1-2月份,京东方国内市场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占比达6%,华星光电占比达4.1%。“华星光电需要在短时间内消除国内彩电企业对其的疑虑,才能缩短与竞争对手的距离。”

  相关观点

  国内面板企业无论是华星光电还是京东方,都处于努力爬坡阶段,全球面板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。那么,国内面板企业的出路在哪里?有哪些机遇是我们需要抓住的?

  机遇一:分食者逐渐减少,市场容量仍处于上升趋势

  “中国的市场在持续增长,也是全球增长最快,去年达到4000多万,今年预计4600万,在中国加工的电视可能到了9000万左右。另外,夏普、索尼等面板线都在收缩。前面几年都没有在投资,也没有新的产能出现。这是国内面板企业的机遇。”

  机遇二: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,着眼OLED面板开发

  “首先,我并不认为国内面板厂商高世代的量产就意味着产能过剩。面板产业的供需环境瞬息万变,技术更替速度非常快,下游应用面也十分广,而作为目前集中量产的8.5代线而言,其是可以广泛经济切割很多产品和尺寸,比如:平板电脑的9.7英寸,10.1英寸;笔记本的12.1英寸和13.3英寸,显示器的18.5英寸、19英寸,以及电视面板的46英寸,55英寸等。这些尺寸是目前终端市场上的主流尺寸。虽然目前我们国内主要仍集中在生产电视面板,但未来还有更多寻求多样化的空间。”

  “其次,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,来源外资厂商的面板比重约为96%;而随着国内厂商的量产,到今年1~2月份这个比重下降到了90.1%,也就是说国内面板自给率从去年的4%上升到了目前的9.9%。而目前还仅生产32英寸单一尺寸,随着未来生产尺寸越来越丰富,可以预计到年底国内自给率有望达到20%。”

  “再次,国内面板厂商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也将要迈开:中国本身就是全球平板显示产品的制造中心,包括外资品牌的制造基地也在中国,以前我们没有面板前段的产能,所以制造能力主要集中在后端模组以及整机制造。随着面板制造的本土化,这实际上是为产业链填补空白。当然对于外资品牌来说,对新产能认可和接受需要一些时间,但本土厂商拥有的成本、地域、物流和关税等优势将加速促成国内厂商与其他国际品牌的合作步伐。

  “最后,着眼新面板技术的积累和布局:近年来,国外厂商对新面板显示技术的布局和发展步伐在加快,取得了明显的优势,比如:三星在小尺寸AMOLED和可弯曲的AMOLED技术方面拥有明显优势。但这些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基于LCD面板制造工艺上进行改良和改造,因此国内的面板厂商目前的布局并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市场需求,而是可以着眼在未来2~3年的技术发展趋势的变化。”

我要评论:( 请您说点什么吧!)
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 后发表评论。